癌癥到來,睡眠知道?睡覺時若出現4種異常,建議早做預防
分類: 最新資訊
禮儀詞典
編輯 : 禮儀知識
發布 : 02-15
閱讀 :495
你知道嗎?我們生命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在這段昏昏沉沉的時間里,我們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都在抓緊時間休息,養精蓄銳。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對于健康至關重要。睡不好,癌癥可能也更容易找上門。一、研究發現:這樣睡覺的人,更容易得癌癥一項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團隊于2023年7月在《癌癥》期刊上發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國人的睡眠習慣、睡眠時間與癌癥風險之間的關系。該研究涉及近1.5萬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8.75歲。研究結果顯示,睡眠時間過短與癌癥風險密切相關。其中,有三點需特別關注:1.男性、肥胖的人睡眠短患癌風險高研究發現,男性和超重或肥胖者(體重指數BMI≥24)睡眠時間不足,患癌的風險更高。相較于每晚睡7-8小時的人群,睡眠時間<7小時的人患癌的風險升高69%。而在男性和超重或肥胖者中,這一風險分別增加了95%和70%;而在女性和體重指數BMI<24的人群中,相關風險并沒有明顯上升。2.睡眠<6小時,患癌風險升高41%睡眠時間<6小時的人群患癌的風險也升高了41%。在女性中,這一風險升高了53%;而在男性中,相關風險沒有明顯變化。3.夜間睡眠短還不午睡患癌風險高夜間睡眠不足且不午睡的人,患癌的風險升高60%。相較于夜間睡眠6-8小時且午睡時間>60分鐘的人,夜間睡眠不足6小時且不午睡的人患癌的風險更高,升高了82%。二、晚上睡覺出現4種癥狀,可能是癌信號一項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發現:癌細胞在人們入睡時表現異常活躍。研究指出,在睡眠狀態下,癌細胞受到褪黑素的調控影響,可能會加速其轉移過程。要是在睡覺時身體出現4種表現,可能是癌癥發出的信號。1.頻繁腿抽筋夜間肢體抽搐、抽筋頻繁,伴隨身體無力、倦怠、食欲減退、體重莫名下降時,可能是癌癥的預警。腫瘤影響體內鈣磷代謝,導致血鈣不足,引起小腿抽筋。2.時常發生潮熱、盜汗夜間全身發熱、出汗,可能與疾病有關。癌細胞作用影響交感神經系統,產生刺激作用,導致盜汗。腫瘤進一步蔓延可能引發腫瘤熱,伴隨虛弱、飲食減少和營養不良時,也會出現盜汗。3.夜尿多若夜間頻繁如廁(夜間排尿≥2次),可能需要關注。某些腫瘤可能侵犯、壓迫刺激排尿系統,引起夜尿多。4.持續性疼痛夜間骨痛,尤其是伴隨間斷性的劇烈“爆發痛”,可能是癌癥骨轉移的跡象。骨轉移可能導致不同部位的疼痛,如肺癌骨轉移可能引起脊椎疼痛,白血病或甲狀腺癌骨轉移可能導致肩膀前或胸骨疼痛。同時,骨痛也是骨癌最常見的癥狀,伴隨腫脹、體重減輕和疲勞等表現。三、最佳睡眠時間公布,睡夠7小時最好2021年,《美國醫學會雜志》網絡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日本、中國、新加坡和韓國成年人的睡眠時間與總體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該研究發現,持續的睡眠不足和持續的睡眠過多都與死亡率升高相關,而7小時被認為是“最佳睡眠時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被入睡困難、失眠、反復做夢困擾,如何才能擁有優質睡眠呢?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晨分享了4個助眠的好方法:1.學會制造褪黑素波動創建適合睡眠的臥室環境,保持安靜、黑暗,維持室溫在20℃左右,使用遮光窗簾。避免過多光線照射,因為這會降低褪黑素的分泌,影響睡眠質量。早晨醒來后第一時間拉開窗簾,制造褪黑素的波動,幫助身體調整到白天清醒的狀態。2.睡前做放松的事情避免使用手機和處理事務,選擇一些放松的活動,比如泡熱水澡、閱讀書籍等。保持一個固定的晚上9點就將手機靜音、放在客廳的作息規律,有助于改善睡眠,甚至減輕焦慮和抑郁狀態。3.保持每天的生物鐘養成固定的作息時間,確保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入睡,如每晚10點。堅持這個生物鐘,包括周末,有助于身體適應并保持穩定的生物鐘。避免在周末睡懶覺,以免生物鐘紊亂導致失眠。4.睡不著試試冥想如果無法入睡,嘗試冥想,這是心理科醫生常用的方法。放下雜亂的思緒,通過想象沐浴陽光、欣賞美景或數羊等方式,幫助冥想放松心靈,促進入眠。通過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質量,創造更好的睡眠環境和習慣,更好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戰。保重身體,愿你擁有甜美的夢鄉和充實的醒時。參考資料:[1]《睡眠不好容易得癌?研究證實:這樣睡覺的人,更容易得癌癥!》.[2]《體內有癌,“睡眠”先知?醫生:睡覺時出現5種異常,請盡早篩查!很多人還不當回事兒……》.我是大醫生官微.2023-03-05[3]《“最佳睡眠時間”出爐!睡多睡少都折壽,關鍵是把握在這幾個時間!》.健康時報.2023-07-18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